参觀台灣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
✨穿越時光長廊!見證台灣藝術三百年史詩
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

DeepSeek help me rewrite the travel log:

✨穿越時光長廊!見證台灣藝術三百年史詩✨

🇹🇼【#時代印記特展|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】
📍國立台灣美術館|台中必訪藝文地標

🔥破天荒集結2萬件典藏!首度公開日治珍稀畫作×省展經典
從明清文人墨寶到NFT數位藝術,五大展廳猶如打開歷史的月光寶盒💫

▌展廳亮點搶先窺探▐
🎨301展廳|【中原流風:筆尖上的移民史】
跟著林朝英的狂草墨跡,看閩南書畫如何在島嶼扎根🌱策展人黃冬富帶你解碼清代文人的精神風骨!

🖼️【引光顯影:殖民時期的雙重視界】
薛燕玲策展的魔幻對比:台籍畫家筆下的土地凝望 vs 日籍藝術家的他者之眼👁️ 看寫實技法如何成為文化身分的密碼🔍

🌊302展廳|【戰後狂潮:美援×現代主義×鄉土覺醒】
林振莖精選作品見證大時代!當抽象畫遇上反共標語,看藝術如何在政治夾縫中野蠻生長💥

💣【解嚴後藝術大爆炸!】
蔡昭儀策劃的禁忌話題一次解放🔥行為藝術撕開威權面具,裝置藝術重構族群記憶——準備好被思想衝擊波震懾嗎?

🌐103~107展廳【數位浪潮下的文化重構】
馮勝宣打造未來感展區!AI繪畫×沉浸式投影,探問科技時代的台灣認證🕹️ 互動裝置還能生成專屬藝術DNA喔!

⚠️文青注意:展期橫跨四季,但每季換檔!建議先衝「日治時期風土手稿區」——錯過等三年⏳

📸打卡熱點:
✔️復刻版台展入選畫框互動牆
✔️光影交錯的明清書法長廊
✔️解嚴宣言霓虹燈藝術裝置

🎁限定玩法:下載「時代印記AR」APP,掃描展品解鎖隱藏版藝術家訪談!

#台中看展懶人包 #美術史教科書活過來了
#建議搭配宮原眼科冰淇淋服用🍦
📆2025/4/27 我們的藝術時空旅行日記: 國立台灣美術館

4/27/2025 我們参觀位於台灣台中市國立美術館。

國立台灣美術館現在推出「時代印記」 — 勾勒台灣美術300年。展覽以國美館逾37年累積的2萬餘件典藏為基礎,以編年方式梳理18世紀以降台灣美術發展的歷史脈絡與文化記憶。此次展覽展出多件首次公開的作品,包括日治時期珍貴畫作及省展得獎作品,勾勒出台灣300年來的美術演進歷程。

展覽畫分為5個歷史階段,涵蓋明清書畫、日治時期風土寫實、戰後政治與現代主義影響下的轉型,以及解嚴後的藝術實驗與當代數位文化重構。

  1. 位於301展覽室的「中原流風:台灣早期書畫」展區,由策展人黃冬富策畫,聚焦明清時期書畫在台灣的移植與轉化,呈現以林朝英、呂世宜等為代表的書風與閩南地域特質,映照早期移墾社會的文化樣貌與精神風骨。
  2. 「引光顯影:20世紀前期台灣美術的在地色彩」由策展人薛燕玲策畫,聚焦日治時期的視覺文化發展。透過台展制度建立後的寫實技法與風土描繪,呈現台灣藝術家對自我與土地的凝視,並與日籍藝術家的「他者觀察」形成文化對照,反映殖民背景下的身分轉換與認同轉向。
  3. 302展覽室則呈現「浪潮與衝擊Waves and Impacts1945–1979台灣美術發展」由策展人林振莖規畫,描繪戰後政治氛圍、美援影響與現代主義潮流交錯下的創作轉變。此展區亦聚焦鄉土寫實的興起與傳統媒材的當代表現,突顯藝術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關係。
  4. 進入1980至1990年代的「激撞與反思」展區,由策展人蔡昭儀規畫,呈現解嚴後藝術創作的自由張力。展覽選件回應殖民歷史、族群身份、性別與政治等議題,並透過行為藝術、裝置與實驗形式挑戰既有美術邊界,展現藝術批判性與思想深度的拓展。

5..展覽最末,103~107展覽室呈現「交融與重構:2000~全球視野與數位浪潮」則由馮勝宣策畫,聚焦台灣當代藝術在全球化與數位科技語境下,對文化記憶、身份認同與環境議題的創新詮釋。展區運用影像、裝置與數位互動等媒介,體現創作手法的延展性與文化定位的多重變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