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顛覆你對科學史的想像!】
《科學的40堂公開課》
A Little History of Science

從仰望星空到觀察細胞及DNA,從原子結構到宇宙生成,人類對宇宙及生命最深刻的提問
A spirited volume on the great adventures of science throughout history, for curious readers of all ages。

DeepSeek 幫忙我把這本書的簡介改寫成適合社交媒體的帖子.

🔥【顛覆你對科學史的想像!】《科學的40堂公開課》不是教科書,而是一場穿越千年的腦洞大冒險!🚀

人類為何能從迷信走向真理?從「用肝臟造血」到破解DNA密碼,這本書用40個神展開故事,揭開科學家們的狂想日常👇

🌟 你不知道的科學冷知識:
✅ 中世紀伊斯蘭天文學竟讓哥白尼抄作業(還抄了300年!)
✅ 英國醫生哈維沒顯微鏡,卻靠推理踢翻「肝臟產血論」
✅ 德謨克利特在公元前就預言「原子存在」,這腦洞比顯微鏡早兩千年!

💡 耶魯大學權威系列 X 醫學史大師威廉・拜能
用說故事的功力,帶你見證:
☄️ 亞里斯多德如何用「四大原因論」解鎖世界運行規則
🧬 從神靈附體到基因編輯,人類如何逆襲成為生命主宰者
🔭 當伽利略偷看星空時,究竟發現了什麼讓教會嚇到吃手手?

「這根本不是科學史,根本是科學版的權力遊戲!」——《病毒星球》作者卡爾・季默 激情推薦

📖 特別加碼科學家限定版:
✔️ 精緻復古版畫插圖,讓知識不再乾巴巴
✔️ 從微生物到多重宇宙,一書掌握文明躍遷關鍵
✔️ 每篇10分鐘,通勤時間就能升級大腦版本

⚠️ 警告:閱讀後可能產生下列症狀:
👉 突然想解剖水果檢查細胞
👉 對中世紀學霸產生莫名崇拜
👉 在咖啡館滔滔不絕聊量子力學

🌍 從古埃及到AI時代,這趟科學特快車只缺你一位乘客!立即入手,開啟你的科學探險之旅 ➜ [購買連結]

#顛覆認知的知識狂歡 #每頁都有歷史彩蛋 #文青與理呆的夢幻共鳴
#耶魯大學鎮校神書 #比追劇還過癮的科普經典

🔍 作者威廉・拜能是誰?
倫敦大學醫學史扛霸子 + 瘧疾研究權威 +《牛津科學引文辭典》主編
用診斷疾病的犀利眼光,解剖人類最偉大的智力革命!

科學的40堂公開課內容簡介:

★ 耶魯大學出版社知名「小歷史」(Little History)系列 ★ 醫學史專家威廉.拜能撰稿,細數人類對生命的探索到解開宇宙奧祕 「作者在本書中,巧妙地將數千年來人類對宇宙不斷地提問,提煉成一個個令人愉快的清晰故事。」──卡爾.季默(Carl Zimmer,《病毒星球》作者) 這本引人入勝的書,講述了一個偉大的冒險故事:科學的歷史。 人類不僅僅認識了世界,還對世界充滿好奇,這正是科學的核心。 本書帶領讀者們透過望遠鏡觀察星空,了解到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非地球;深入地球表層,編排出化學元素週期表,介紹了探索電力、地心引力和原子結構的物理學;詳細敘述了發現DNA分子並開創探索新前景的科學追求。透過那些著名或者不為人知的科學家們驚奇的故事,記述了穿越世紀的科學旅程。 作者威廉.拜能是國際知名的醫學史專家,他別具慧眼地在本書中多所著墨人類對生命科學的探索,從走出疾病是神所賜予的謬誤,到解剖探索人體的結構、發現血液循環及心肺功能、發現微生物並發明化學藥品,最終克服傳染病到掌握了人體的DNA密碼……。這一路精彩的探索,不只讓這本科學史書更加精采,也讓我們更能看到科學思慮精微、快速發展的一面。 早在西元前五世紀的希波克拉底就發現,疾病不是超自然的神靈附體。一個好醫生應該全面地瞭解病人才能判斷病情、預測發展。 西元前五世紀的德謨克利特認為,每一種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。雖然原子小得不能被看見,但形狀各異、大小不一,以致萬物才會有不同的味道、結構和顏色。 西元前四世紀的亞里斯多德,建立了一個理解世界的體系,將世上事物的變化與運動背後的原因,歸納為四大類:「物質因」、「形式因」、「動力因」和「目的因」。 中世紀伊斯蘭的科學領先世界。波斯的納西爾丁.圖西和敘利亞的伊本.沙提爾製作的天文圖表和統計數據,讓三百年後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受益匪淺。 十七世紀的英國醫生哈維,在還沒有顯微鏡的幫助下提出了血液循環論,推翻了近兩千年來醫界相信血液是由肝臟不斷產生,而心臟賦予血液「生命靈氣」的論點。 本書特色: 精選40個對人類影響最重大的科學發現,獨立成篇但又遵循歷史秩序,繁而不亂 從微生物到大宇宙,從亞里斯多德到愛因斯坦,旁觀科學以幾何級數快速發展 詳述科技如何讓生活更美好,也提醒科學如何讓我們面臨更多風險 溫馨精煉的文字搭配優美的板畫插圖,閱讀科學不再冰冷。

 

作者: 威廉‧拜能(William Bynum)簡介:

先後於耶魯大學及劍橋大學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。目前是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的研究員,以及倫敦大學學院醫學史的榮譽退休教授,專攻瘧疾史和演化論對醫學的影響。威廉‧拜能著作等身,包括《醫學史:極簡入門》(The History of Medicine: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, 2008)、合著有《形塑人類文明的80種植物》(Remarkable Plants That Shape Our World, 2014)、《文藝復興時期的的人體文化史》(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Human Body in the Renaissance, 2014)並主編《醫學史百科指南》(Companion 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, 1993;與Roy Porter共同主編)及《牛津科學引文辭典》(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Quotations, 2005)。

 

目次:

01 追根溯源

02 指南針和數字

03 原子和虛空

04 醫學之父:希波克拉底

05 無所不知的亞里斯多德

06 御醫蓋倫

07 伊斯蘭與科學

08 走出「黑暗時代」

09 尋找魔法石

10 人體揭祕

11 宇宙的中心在哪裡?

12 斜塔和望遠鏡:伽利略

13 循環、循環:哈維

14 知識就是力量:培根和笛卡兒

15 化學的新時代

16 這是怎麼了:牛頓

17 耀眼的電火花

18 像鐘錶一樣運轉的宇宙

19 為世界排序

20 氣和氣體

21 物質碎片:原子理論

22 力、場和磁

23 挖掘恐龍

24 我們星球的歷史

25 地球上最偉大的表演

26 一堆裝有生命的小盒子

27 咳嗽、打噴嚏和疾病

28 發動機和能量

29 為元素製表

30 走進原子

31 放射性物質

32 打破遊戲規則的人:愛因斯坦

33 移動的陸地

34 遺傳帶給我們什麼?

35 我們來自何處?

36 神奇的藥物

37 生命的構建單元

38 閱讀「生命之書」:人類基因組計畫

39 宇宙大爆炸

40 數位時代的科學